云南旅游-青旅在线

云南特价旅游

云南品质旅游

云南纯玩旅游

云南摄影旅游

高尔夫旅游

云南自由行

国内旅游线路

出境旅游线路

会议预定

云南酒店

旅游租车

 云南地州旅游
 本网相关说明
 云南旅游专门频道
 

云南旅游-青旅在线>>云南旅游景点>>昆明旅游>>金马碧鸡的传说

   

金马碧鸡的传说

相传,在很古的时候,明镜般的滇池中,有匹金光闪闪的神马,若它与凡马交配,就会生出雄骏的“滇池驹”,能日行500里;这匹神马常常在昆明东面的松林中时隐时现,现时金光四射,万木生色。在翡翠般的西山上,则有只碧玉般的凤凰,它歌声悦耳动听,远近数十里可闻,凤凰展翅,五彩缤纷,眩人眼目,美不胜收。当地人民不知道它叫凤凰,便称为碧鸡”。后来,人们把金马隐现的东山称为“金马山”;凤凰展翅的西山称作“碧鸡山”;继而,在两座山脚分别建“金马寺”、“碧鸡祠”祭祀它们;再后昆明城中又兴建金马、碧鸡两座巍峨壮丽的牌坊,这两座牌坊所在的街道也取名金碧路。城外东西两面还建筑过金马碧鸡二关,作为进入昆明的门户。晋宁、安宁等地的岩石上,相传有龙马蹄迹,被称为“云马蹑云”,咏吟不约绝。魏晋之际的词赋家左思,曾有“金马骋光之绝影,碧鸡倏忽而耀仪”(《蜀都赋》)的名句,足见有关金马碧鸡的传说1700多年前就已传遍中原,进入宫廷。千余年来,金马碧鸡已成了昆明的象征,昆明的标志。

金马碧鸡的神话,不只流传在人民口头上,而且屡见于典籍中,是云南最早的有文字记录的神话之一。《汉书·郊祀志》说:“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遣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同书《王褒传》也说:“方土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可祭致也,宣帝使褒往祭焉,褒于道病死。上闵惜之。”这此记载十分简略,究竟金马碧鸡在益州的什么地方,王褒传何时来求,他走到何地去世,均未载明。而在同书的地理志越郡青蛉县条下注云“禺同山有金马碧鸡”,似乎这个传说传于青蛉(今大姚)县。看来,1900年前的班固,也未弄清。晋人常璩的《华阳国志》,对金马碧鸡的传说,写得又稍具体,他说:“晋宁郡,本益州也。……汉武帝元封二年,叟反,遣将军郭讨平之,因开为郡,治滇池上,号曰益州,汉属县二十四。”“长老传言(滇)池中有神马,或交焉,即生骏驹,俗称之曰‘滇池驹’,日行五百里。”又说:章帝时,“神马四匹,出滇池河中”。在云南郡青蛉县条下还说:“山有碧鸡、金马,光影倏忽,民多见之,有山神。

汉宣帝遣谏议大夫蜀郡王褒祭之,欲致鸡、马。”(《南中志》)常璩所记,金马碧鸡神话地点大致有二,一在滇池附近;二在云南的大姚、四川的会理一带;其性质是“神”。常璩之后的范晔,作《后汉书》时,也大致本此。相传,汉代的王褒虽未完成求金马碧鸡的使命,却留下了一篇《移金马碧鸡颂》,其中说:金马碧鸡“处之南荒,深溪回谷,非土非乡”,而中原却是“汉德无疆,广乎唐虞,泽配三皇,黄龙见兮白虎仁”,因而,金马碧鸡应当“归来”。这篇颂,一方面盛赞汉王朝德比尧舜,恩比三皇,祥瑞数现;另一方面说南方荒芜,不是久留之地,希望金马碧鸡之神,快点离开那里,来到国都。然而,把金马碧鸡当和“神”来迎祀,是先民们的一种误解。其实金马碧鸡神话,乃是先民们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一种创造,它以丰富的幻想,表现了先民们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古代滇池之滨,森林茂密,气候温润,盛产鹦鹉、孔雀。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是吉祥的象征。有人认为:孔雀即是古籍中的凤凰,它身披翠绿色的羽毛,孔雀开屏,被当作祥瑞的象征。孔雀之乡创造孔雀的神话,正在情理之中。而滇中肥美的水草,广阔的山地,宜于畜牧,多产良马,自古以来,滇马驰名全国,而云南又是山国,高山峻岭层层叠叠,江河交错,交通不便,马在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山民们在山边池畔放牧之际,仰卧绿草如茵的草原,面对变幻多姿的天空,神游万里,幻想有天马出现,以便繁殖理想的“千里马”,这是极其自然的。而神话一经创造,由于它灌注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便不胫而走,辗转流播了。金马碧鸡神话在流传过程中,也曾遭到厄运。唐宋之际,随着佛教传入云南,并得到统治者的提倡,佛教在三迤大为兴盛。

金马碧鸡的神话,也为佛教所改造和利用,这从宋末元初云南人张道宗《纪古滇说集》中所载的故事,可以看出大概。该书说:金马原为印度大兴佛教的阿育王的“神骥”。他的3个儿子都想得到它。阿育王便将神驹纵驰而去,说:谁追到就给谁。长子追至昆明东山得马;次子追至昆明西山,遇碧凤呈祥,遂“各主其山”。这里,佛教徒将传统的金马碧鸡神,换成阿育王的太子,以示人民崇敬金观、碧鸡,也就是崇敬他们了。借神话以宣扬佛教的用心,一目了然。还有另一批人,借注释古籍之机,将它注为“金形似马,碧形似鸡”,将活生生的神马神鸟说成金银宝器,既使人兴味索然,又失去传说的本来面目。佛教的传说,虽不可信,但说明金马、碧鸡二山命名已久,看来唐代以前就已存在。

樊绰的《蛮书》,就已提到二山东西隔水对立,山下还有祠。历代游人过此,常兴感慨,多有诗作。元·郭进诚《碧鸡山诗》云:“碧凤一飞去,空遗碧鸡名。寥寥千载下,徒仰山仪形。夕霞丽冠羽,朝阳纷彩翎。流响不复作,松泉自韶 。”不仅看到金马曾经出没的东山会勾起怀念,就是看到金马留下的“蹄印”,也人激起诗情:“神驹从此骋驰驱,印出分明掣电蹄。一勒嘶风云外去,淡烟芳草落花溪。”(明·金秉清《龙马蹄石》)在纪念金马碧鸡的建筑中,以昆明城内的金马、碧鸡二坊最负盛名。坊建于明代,位置在今金碧路西段与三市街的交叉处。《景泰云南图经》上说:“城南三市有碧鸡金马二坊,盖表其为一方之胜也。”坊建后曾两次毁于战火,最后一次是在光绪年间重建的。坊为木结构,高大挺拔,跨街屹立,雕檐彩绘,金碧辉煌,雄浑壮丽。北与纪念赛典赤的“忠爱坊”相配,合称“品字三坊”,成为昆明闹市胜景;南与建于南诏的东西寺塔相映,显示了昆明古老的文明。

金马碧鸡坊的独特之处,在于某个特定的时候,会出现“金碧交辉”的奇景。就是有那么一天,太阳将落未落,金色的余辉从西边照射碧鸡坊,它的倒影投到东面街上;同时,月亮则刚从东方升起,银色的光芒照射金马坊,将它的倒影投到西边街面上;两个牌坊的影子,渐移渐近,最后互相交接。这就是“金碧交辉”。相传,清道光年间有一年,中秋之日恰逢秋分。晴空一碧,万里无云。傍晚,许多群众在三市街口等待,到时,果真两坊影子见于街面,不一会即靠拢相交,至此,日落月升,交辉奇景逐步消失。

据说,由于地球、月亮、太阳运转的角度关系,这样的奇景,要60年才能出现一次。而这种奇景的设计,反映了古代云南各族人民把数学、天文学和建筑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高度智慧。可惜的是,由于极左路线的影响,两坊于10年动乱中被拆毁。有希望的是,如今万物复苏,已定为昆明市徽,金马碧鸡坊将重建,金马碧鸡的雕塑也拟兴立。秀丽的滇池之滨,奔腾奋进的金马、象征吉祥如意的碧鸡将在云南人民的心灵中闪射出新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