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笙
葫蘆笙是雲南省苗族、拉祜族、傈僳族和納西族等民族所喜愛吹奏的樂器。
關於葫蘆笙的來歷,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莽莽森林深處住著一戶人家,勤勞的五個兒子與雙目失明的老母親相依為命,艱難度日。
五個兒子早出晚歸,終日辛勞。母親在家中總是很惦記在外忙碌的兒子,希望能時時聽到他們的聲音。五個兒子為了滿足母親的心願,他們湊在一起想了一個辦法,用五根竹管安插在一個葫蘆瓜上作為一種樂器從而創制了葫蘆笙。精細長短不同的竹管發出不同的聲音。長而粗的竹管發出的聲音低沉深遠,細而短的竹管發出的聲音清脆高昂。母親就用葫蘆笙五根竹管不同的發音,分別召喚自己的兒子。
傳說寄託了人們美好的心願,但並不等於歷史真實。考古發現證明了葫蘆笙是一種古老的樂器。一九六四年在祥雲縣出土的舊戰國時期的青銅葫蘆笙,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歷史。在晉甯縣、江川縣的西漢古墓群中出土的青銅“五孔葫蘆笙”和“七孔葫蘆笙”也是距今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的珍貴文物了。
現在葫蘆笙經過改進,每根竹管的長度縮短,便於攜帶、保護和使用,竹管的數量由五根增加到十多根,使音域範圍更加廣闊,既可獨奏,又可與其他樂器配合演奏。少數民族吹奏葫蘆笙,常常是作為舞蹈的伴奏。男子笙管齊鳴,女子翩翩起舞,歡聲笑語彌漫山林,好一幅浪漫溫情的圖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