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旅遊-青旅線上

雲南特價旅遊

雲南品質旅遊

雲南純玩旅遊

雲南攝影旅遊

高爾夫旅遊

雲南自由行

國內旅遊線路

出境旅遊線路

會議預定

雲南酒店

旅遊租車

 雲南地州旅遊
 本網相關說明
 雲南旅遊專門頻道
 

雲南旅遊-青旅線上>>雲南旅遊景點>>大理旅遊>>白族文化藝術

   

白族文化藝術

白族在長麼的社會歷史發展中,創造出極其光輝燦爛的文化,對祖國的科學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遠在新石器時代,占矽先民就會種植水稻、大麥、小麥、豆、麻等多種植物,到南調時修治了“殊為精好”的山田,在蒼山玉局峰頂修建了“橫管道”和“高河”水利工程,引十八溪水,“灌因數萬頃”。曆法、天文氣象、醫學等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如曲人白族學者周思源著的《太和更漏中星表》、清代浪彎何中基的《星象考》、陳洞天的《洞天秘典注》、李星嫁的《奇驗書方》、趙予羅的《本草別解》、《救疫奇方》等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白族人民在建築、雕刻、繪畫等方面也具有聲越的才能,不少遺跡至今仍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外聞名的大理三塔,主塔高六十九點一三米,分十六級,造作精巧,,近似西安大雁塔,雖曆千餘年的風雨剝蝕和地震搖撼,仍巍然屹立。朝川石寶山的石窟人像,為唐宋時代勞動人民精心雕歌技藝高超,人物體態多姿、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此外,還有大理弘聖寺塔、蛇骨塔和彌渡銅柱鐵廟,以及南沼德化碑、元世祖平雲南碑等建築雕刻,都是極為寶貴的歷史文物。白族繪畫藝術也是豐富多采購。

西元八九九年張顧、主奉宗所繪的《南餾中興國史畫卷》,千一七二中大理國“描工”張勝溫畫的《大理面卷》,是現存的古代白族人民創作的名畫,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的聲譽,反映了古代白族人民的高度藝術成就。曰旗人民還創作了不少精美的壁畫、版畫、雕塑和木刻。白族在史學上也有豐富的遺產。早在唐宋時代已有《張氏國史》、《白史》、《國史》等著作出現。元代則有《白古疆》、《玄峰年運志》等書問世。這些書籍今雖俠亡,但片斷章節還散見於明代著作和碑文中。明清兩代,白族學者對白族掌效普遍進行整理,如朗代楊鼎著有《南謂通記》十卷,黑新翟著《西南列國志》百卷,此外,還有無名氏的《自古通記淺述》、清囂善慶的《雲龍野史》等,這些著述都保存了很多史料。白族史學者,還編著了許多地方誌書,明代有李元陽的《大理府志》和《萬曆雲南通志》等,清代張相度套《太和縣誌》,洱源王澎主編過《道光雲南通志稿》二百一十六卷,關將正史中有關雲南重要史料緝出編成二十一卷的《雲南備征志》,對雲南史料做了大量的整理工作。洱源由日學者楊瓊寫過《滇中雜瑣》。

清末劍川趙藩編纂了《雲南叢書》二百種,《舉襲公年譜》四卷、《滇中兵事記》二十卷等。愛國詩人趙式銘著有《白文考》、《紹文考》、《麼些文考》、《漢書傳補窿》、《雲南光復志》、《考察四川灌縣堰工利病書》、《滇冠辨略》等。周錘藏主持過編寫卷跌措策的《新纂雲南通志》工作。草擬有《天南電光集》等。這些都對雲南文獻資料的搜集、整理、保存,作出了有益的貢獻。白族人民具有悠久文化傳統,有豐富多采的民間文學藝術。歷代白族人民創作的《創世紀》、《九隆神話》、《杜朝選》、《段赤城斬解》(又名《蛇骨塔》)及《火燒松明樓》、《望夫雲》、《額角莊》、《鳥吊山》、《海西海》、《小黃龍與大黑龍》等優美動人的傳說故事,胎炙人口。它們從各個方面描繪了白族人民的生活、生產和鬥爭,為白族人民世代傳誦。這些傳說故事都具有獨特的構思,題材廣泛,內容生動,情節曲折,想像豐富,人物性格突出鮮明,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解放後經發掘整理,已編出《白族文學史》、《白族民間傳說故事集》等,為我國文學藝術寶庫。

白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電影《五朵金花》曾將白族的這些風情活靈活現在廣大群眾面前,已為人們所熟悉。他們所唱的民歌,包括“白族調”、“對口山歌”、“小調”、“本子曲”等幾大類,一般用三弦、四呐或樹葉伴奏。各地的唱腔和音律都有不同的風格,大理的高吭喊亮,劍川的委婉流暢,洱源西山的優美動人。但都採用“三七一五”格律,講求押韻,且一韻到底。對口山歌和小調,多用吸語唱,稱為“漢曲”。古代白族先民就創造出詩歌舞蹈緊密結合的“蹈歌”,後來發展成為富有地方民族特點的舞蹈,著名的有“霸王鞭”、“八角鼓”、“雙飛燕”、“龍燈舞”和“獅子舞”等。其中“獅子舞”,在南詔時已傳人中原,曾在長安皇宮蔭德殿中為唐德宗演出。《南詔奉聖樂》則被列為唐朝是四部樂曲之一,豐富了祖國的音樂和舞蹈藝術。白族曲藝“大本曲”,是在民歌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約始於明代,曲調共有三腔九板十八調。演唱時白、漢語夾用,以三弦伴奏,音樂隨唱詞而變化,曲調悠揚婉轉,輔以表情與手勢,能表演出複雜的思想感情和人物的心理活動,已具有戲劇的雛型。近代著名的歌手是劍川張明德、大理的黑明星、楊漢等老藝人。解放後,在党曲文藝方針指引下,在白族“大本曲”和“吹吹腔”兩種傳統曲調基礎上,形成一個新興民族劇種——白劇,它的唱詞仍採用“三七一五”的民歌形式,唱腔有三十多種。演唱時以四購、鑼鼓伴奏,歌舞結合,具有高亢激越、熱烈歡暢的特色。一九六二年正式成立了大理州白劇團,曾先後編演過《杜朝選》、《火燒磨房》、《寨儀下科》等戲,後來叉到昆明、成都、北京等地演出了《蒼山紅掏》、《紅色三弦》、《望夫雲》等大戲,深受各族人民喜愛。現在,白劇正以嶄新的內容和傳統形式反映白族人民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生活,成為百花園中又一技瑰麗的奇葩。